ETF成交增加和份额增加一定就会涨吗

  ​近期ETF基金频频出现在财经版头条位置,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在ETF基金身上的变化确实非常明显。最为典型的就是沪深300ETF集体出现爆量,例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单日成交出现历史第二高水平,仅次于2015年7月的那次。媒体上充斥的消息都是大资金入场护盘,言下之意市场即将反转。

  其实我们解释过,如果真的想实现所谓护盘的目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大量申购ETF基金,而不是直接在市场上买入ETF基金。因为直接在市场上大量买入ETF基金,投入的资金并不能交付给基金公司在市场上买股票,因此是不能实现护盘的目的的,只能是一种抄底的行为。只有大量申购ETF基金,才能让基金手里的现金增加从而从市场上买入股票,实现护盘的目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究竟最近有哪些基金的份额出现了增加以及增加了多少,这才是对市场反弹更有利的。

  大量买入ETF基金抄底对于市场走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当大量从二级市场购买ETF基金而不是申购的时候,会造成二级市场基金的价格上升。如果此时基金的净值没有发生变化,就会逐渐形成市场价格高于净值的情况。当价差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ETF基金的套利机制就会被启动。市场上的机构会从二级市场买入该ETF基金对应权重的股票,然后向基金公司申请转换为ETF份额,再在二级市场上抛售ETF基金,完成套利。这一循环完成之后,抄底资金买入ETF基金的行为实际也刺激了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上涨。

  只不过这一循环的启动是有条件的,ETF基金的套利需要有足够的套利空间用以冲抵股票和基金买卖的冲击成本,还有相关的交易税费。一般来说当ETF基金的市场价格与净值之间的差大于0.5%的情况下会被启动,如果低于0.5%进行套利很容易亏损。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来看,ETF基金的价格与净值之间的差距比较小,不足以启动套利机制。

  从数据上来说,上周沪深300ETF、上证50ETF、创业板ETF份额分别增加了41.81亿份、35.33亿份和1.4亿份;而科创50ETF、中证500ETF份额分别减少了3.96亿份和1.04亿份。

  

 

  从市场表现上来说,沪深300ETF和上证50ETF份额增量比较大,但因为基金总规模太大,因此并没有出现非常强的反弹,只是初步止跌。而另外的几个ETF因为变动金额和比例都很小,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其他的ETF基金的市场表现并不算理想。

  一般来说,我比较建议大家选择宽基ETF进行投资,不太建议选择主题型ETF,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主题型ETF带有明确的行业特征,当市场风口切换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往往市场表现会很好,但是如果风口已经过去,下跌的时间会很长,幅度也很大。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大量的资金抄底,无论是直接二级市场买入还是申购ETF,仍然无法抵挡下跌。

  

 

  

 

  例如医药ETF是在2021年中期见顶,那个时候基金的份额为28.66亿份,资产规模为23.81亿元。随后医药股都出现了很大的下跌,基金的净值和价格也同步下跌。下跌过程中抄底始终没有停止,到2023年年底的时候基金的总份额已经接近500亿份,资产规模也达到了200亿元以上,可是基金并没有改变持续新低的局面。

  

 

  

 

  与之类似的还有恒生互联网ETF,2021年初基金刚刚成立的时候有75.55亿份,随着股价的下跌,抄底的人络绎不绝,资金也大量涌入。截止2023年年底份额已经达到了858.55亿份,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299.08亿元。但是这并没有阻止股价的进一步下跌,这个基金的价格仅仅剩下0.3元。为什么?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股价太贵是唯一的解释。

  在选择ETF抄底的时候,还要尽量避免指数集中度过高的情况,这种ETF很容易受到某一个股票下跌的影响,风险比较高。还是刚才的两个例子,为什么医药ETF和恒生互联网ETF无论怎么抄底还是不停在下跌呢?

  

 

  

 

  看看这两个基金的指数构成,不难发现医药ETF影响最大的就是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等几家公司对指数的影响太大。虽然这些股票下跌幅度已经不小,但是仍然不算很便宜。而恒生互联网ETF影响最大的是腾讯、快手、美团、阿里、京东、网易等公司,这些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大部分都有很大的下跌,而且未来很可能还会继续下跌。特别是第一权重股腾讯虽然一直在回购但是始终受大股东减持的困扰,未来并不能说就见底了。

  通过以上案例,投资者应该明白哪些道理呢?1、ETF成交放大不等于见底,只是有资金试图抄底而已。2、如果股价太贵,无论多少资金抄底也是无济于事的。3、尽量规避单一或者少数权重股就能影响指数的ETF。4、宽基指数ETF安全性远高于窄基指数ETF,特别是单一股票一股独大的,风险会更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